|
【贷款】南海落实“政银保”贷款项目,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
【daikuan】2019-12-12发表: 南海落实“政银保”贷款项目,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走进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下称“何氏水产”),映入眼帘的是多个2米高的巨大圆桶型建筑,整齐地坐落在何氏水产的户外厂区。这些巨型水桶是何氏水产养鱼新“武器”:每个桶内可以装40吨水,让5000 南海落实“政银保”贷款项目,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走进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多个2米高的巨大圆桶型建筑,整齐地坐落在何氏水产的户外厂区。这些巨型水桶是何氏水产养鱼新“武器”:每个桶内可以装40吨水,让5000条鱼在此暂养,养鱼密度远远高于传统方法,且鱼更新鲜。 作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何氏水产从1995年的一间经营淡水鱼零售的小铺面,发展到现在交易额超20亿元的国家4a级水产物流企业。何氏水产的成功,除了其不断追求技术创新,高效响应市场需求以外,还离不开南海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相关部门的服务。 何氏水产利用二维码技术确保活鱼产品质量。(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近年来,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开展政府、银行、保险(担保)三方落实的“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推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 今年5月,南海修订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版)》(下称“办法”),这是自2009年起,南海出台的第三份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 其中,办法指出,凡是在南海区注册登记一年以上,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市场带动、种业、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观光休闲农业为主业,在企业规模、竞争力、带动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均可参与申报。申报工作将每年开展一次。 同时为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奖励按上级有关政策执行,如当年奖励总额(包括上级财政奖励金额和区级财政配套奖励金额)低于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奖励标准,则由区财政按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奖励标准补足。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可在前3年享受每年20万元奖励。满3年后经区级监测合格的,每年可获10万元奖励。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在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南海坚持通过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筑牢组织链、优化资金链、强化质量安全链和政府服务链,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营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带动农民致富增收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头雁。 何氏水产与很多农业龙头企业一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向农户、基地收购鱼。而合作农户的养鱼种苗则来自何氏水产指定的种苗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都在何氏水产专门制定的一份种苗供应商名录上,以保障鱼苗是安全可控。 除了种苗供应商,在养殖过程中,何氏水产的合作农户们会定期获得高校、科研所的专家,围绕水质控制、疾病防控、技术培训等内容进行专门的指导。这些专家是何氏水产在以往的产学研合作中积累的资源。企业把这些权威资源专门引入田间地头,就是希望能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病害损失。 “我们还会推动农户、基地整合,做大它们的生产。毕竟大型基地比起小而散的农户,更容易做好品质。”何氏水产董事副总裁王丁望表示,正是通过这种生产组织方式的渐进式变革,何氏水产逐步建立自己的强大产业供应链。 为了进一步树立何氏水产的质量权威,企业会对收购的水产品进行8个项目的检测,凡是检测合格的产品,都会拥有何氏水产出具的一份检测报告,并生成一份生产合格证。这个合格证相当于鱼的“质量身份证”,是品质的证明。“只有携带这个标识以及身份合格证的鱼,才能够进入我们的暂养基地。不合格的鱼,我们一条也不收。”王丁望说。 如今进入数字化时代,何氏水产更是自主研发建立了一套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查到鱼的来源、运输车辆、运输时间以及鱼的流向。从养殖源头到市场走向,所有信息通过水产品包装箱上的二维码都可以查到。“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真正可追溯。”王丁望说。 与何氏水产一样,佛山农业龙头企业新荣水产也在积极探索着发展新模式。2017年,新荣水产和珠江水产研究所签约合作,对加州鲈鱼进行为期三年的选育计划,从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方向进行定向选育,加州鲈鱼的种质将得到极大提升。 种苗是养殖的第一步,种苗存活下来后生存的环境也同样重要。在鱼塘中,鱼的粪便、饵料的残渣等都会产生氨氮,从而影响水质。如果单纯通过频繁地换水排水来解决,这样的方法太过“简单粗暴”。 为此,新荣水产开始探索“鱼菜共生”的模式。最初,鱼塘引入的是水仙花,但该花的根部在水中易腐烂,反过来会影响水质。随后,又尝试引入浮萍,浮萍虽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但清理起来非常麻烦,花费较多人力物力,还不是最佳选择。 最后,新荣水产在第三次探索中发现了空心菜和笋壳鱼完美搭配。空心菜吸附能力强,可以较好地稳定水质,并因其生长根系连结在一起,清理方便。笋壳鱼是新荣水产主打品牌之一,它是底层鱼,漂浮在水顶层的空心菜并不会影响其生存空间,这样的搭配可谓是“天生一对”。 新荣水产副总经理傅伟东介绍,下一步将选择口感更好的空心菜,在稳定水质的同时还可以种菜出售,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做到“一举两得”。 “政银保”为农业企业解“融资之渴” 除了组织农业企业申报龙头企业,南海还积极开展“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 对于不少南海的农户、农业企业来说,均面临着农业弱质特性(周期长、市场风险高、自然灾害不可预判等)、缺乏贷款抵押物、贷款门槛较高、利息负担较重等贷款难题。 因此,高门槛、高成本银行贷款让很多农业经营主体“止步”,想要发展壮大、现代化改良往往只能靠自身累积的利润来投资,然而农业的转型升级往往需要大笔资金,银行贷款额度不高的现状,使农业的现代化进展缓慢。 2017年12月,一直困扰着南海区农户、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迎来破冰——南海区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区政府出资2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银行机构2亿元资金,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贷款,助力农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政银保”是由地方政府与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金融支农模式,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银行机构按1∶10的比例进行放大,为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农业贷款,其中,对从事种植、养殖的合作农户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10%。保险公司对贷款本金提供保证保险,保险费或担保费按贷款数额的2%收取,由专项资金支付。 换句话说,农户、农业企业从合作银行机构贷款再也无需为无抵押物、无担保而苦恼,也无需承担高额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区“政银保”贷款额度相对较高。其中,“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面向在南海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南海区户籍居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放,普通生产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为1年,种养周期长的贷款期限为2年,贷款上限500万元,有需要的农户或者农业企业可以先向南海农商银行、农业银行两家合作银行提出申请,经过初审和复核后将得到贷款。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促进全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农业农村局还委托佛山市南海产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政银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下称“专项资金”)的资金管理人,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借助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何氏水产是南海第一家申请“政银保”的农业企业。“政银保手续非常简单,通过政府背书,企业便捷享受资金扶持,利率比较低。”王丁望说,何氏水产申请了“政银保”后,购买了新型暂养池,对养殖技术进行升级提升。 “我们通过自动化技术,将鱼从鱼塘打捞出来后会在运输车上用冰块进行第一次降温,随后进入何氏水产暂养池进行第二次降温。”王丁望说,通过控制水温和供氧系统,可以让鱼在低温环境下保持平静,以便更好适应之后的物流运输系统。 王丁望介绍,新型的暂养池比传统的鱼塘占地更小,能够让鱼在其中的暂养时间达到半个月到一个月,大大久于传统的十几个小时。“这套设备更为先进的地方在于,它融入了自动化技术,让养殖变得可控。水温控制得越完美,鱼的成活率就越高,不同季节养鱼水温标准不同,水温把控是个反复、系统的工作,新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王丁望说。 ■企业期待 政企合力推动南海农业企业发展 政企如何合力,推动南海农业产业化、科学化发展? “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农业产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傅伟东认为,南海工业化发展程度比例较高,导致土地面积较小且分散。通过土地集约化,可以让企业生产环节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这一实际,傅伟东建议,南海可加大力度促进农业科研产业孵化技术开花结果,通过产业孵化、科技研发等项目,促进农业发展。“农业需要政府更多的帮助。希望政府对驻立在南海的农业科研产业在政策、租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傅伟东说。 王丁望认为,未来5~10年将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农业企业若能抓住机遇,通过升级硬件设备、经营模式等降低经营成本,将在未来市场占一席之地,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然而,资金往往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王丁望说,但仅靠企业自身累积利润投入,速度缓慢,可能错失先机。他认为,政府本次开展“政银保”项目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如果成功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很好的“融资平台”。 然而,由于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投入大笔资金,银行对农业贷款比较严苛,贷款额度不高,王丁望希望,“政银保”贷款能够进一步放宽贷款额度,将更加有利于南海区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王丁望还认为,农业要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才能生产出好产品。通过产业化标准推动,每个环节由专业人员负责,效率、技术才能有所提升。 南海通威水产是一家外来企业。在通威水产总经理顾继锐看来,南海营商环境非常好,政府给予企业不同力度的政策支持。他指出,目前南海土地租金日渐提高,农业种植成本也相应水涨船高。而且随着房地产、工业发展等土地开发,农业种养植难以形成成片发展。 “经过土地集约化利用,农民收入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了,土地形成了成片开发。”顾继锐认为,土地集约化管理后,农业企业可根据客户需求,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种植养殖,既避免了食品浪费,把控了食品安全,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a“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 南海区累计共发放13笔“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合共2700万元。农业企业10笔,贷款金额2460万元。农户个人3笔,贷款金额240万元。种养殖类8笔,销售流通类2笔,农产品加工类2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业类1笔。 b 农业龙头企业 南海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13家,区级12家,总资产规模超36.8亿元,销售收入达59.4亿元,直接带动农户约7.8万户。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 通讯员高绮雯 朱皑君 (【daikuan】更新:2019/12/12 17:19:41)
![]() |